子宮內膜異位症就是子宮腔內的黏膜生長在不該長的地方,例如長在骨盆腔內的腹膜,大腸和卵巢。是國內婦女經常罹患的一種疾病。這些長錯地方的子宮內膜,並不是腫瘤,也不是癌細胞,而是具有子宮內膜同樣功能的組織,

隨著月經的周期變化,異位的子宮內膜也剝落出血,這些經血日積月累,若積留在卵巢,形成卵巢血瘤。因為血瘤時間一久,濃度變稠並且顏色變淡,就像加了牛奶的巧克力,故俗名為巧克力囊腫。此外,會引起骨盆腔內生殖器官的沾連,導致不孕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病人,在飲食方面,要少吃燒烤辛辣(鹽酥雞、炸雞、薯條、漢堡等)及刺激性食物,而冰品及寒涼的水果會導致骨盆腔循環不良,所以不宜多食。

最重要的是不可濫服補品,如四物湯、十全大補湯等補藥,容易造成子宮充血,使子宮內膜異位更加嚴重。

子宮內膜異位症病患常常伴有經痛與行房時疼痛的症狀,因為每次月經來潮,就是骨盆腔內膜作怪的時後,這些流不出來的經血,便會引起局部的發炎與黏連,日子一久,整個骨盆腔的器官便可能黏成一團,表面有如經血般的黑斑,行房時一旦觸及深處,當然就會有腫脹疼痛的感覺。

因此經痛、性交痛與不孕症,構成子宮內膜異位症的臨床三大症狀因此在月經來前,不妨飲用黑糖和老薑煮的薑茶,黑糖能活血,薑是熱性的食物,會讓經期更順並減少疼痛。

子宮內膜異位症屬於中醫痛經,癥瘕,不孕範圍。本病特點為經期及行經前後下腹脹痛,疼痛放射至會陰、肛門,一般伴有不孕不育,類似古人所描述的血瘕。此症主要病理產物是痰瘀,瘀血阻滯,不通則痛而見痛經,痰瘀積久變成癥瘕

治療原則為急性期解緩疼痛,化瘀止痛。行經之後,根據體質與臨床表現,結合辨證論治可給予溫腎助陽通絡,活血行氣逐瘀,益氣寧心疏肝等治療。

因此,同樣是子宮內膜異位症,卻因每個人體質證型不同,藥方即有所不同。

 例如:

腎虛瘀阻:常見腰酸,眼圈黑,經常腹痛,經行腹痛加劇,頭昏眼花,時耳鳴,月經先後不定期,經量多,經色暗紅,孕後易流產。使用溫腎活血方加減。

寒凝血瘀:常見下腹悶悶痛,經行腹痛加劇,腹痛喜暖,得熱較舒服,怕冷手腳冰冷,帶下量多,月經不調。使用少腹逐瘀湯加減。

氣滯血瘀:經常下腹脹痛,經行痛劇,痛放射至會陰,腹痛拒按,乳房脹痛,經行不順暢,夾有血塊或經水淋漓不斷,房事疼痛,心煩心情不舒暢。使用膈下逐瘀湯加減。

臨床上患者多半有腎陽不足(身體機能低下)的表現腎陽不足不僅能使血滯成瘀,而且也容易使水濕脂肪代謝障礙,而產生積聚和凝結。

臨床上觀察有部份子宮內膜異位患者基礎體溫高溫有異常,如高溫相緩慢上升,高溫相偏短,高溫相不穩定,高溫相偏低,代表著腎陽不足,因此容易造成痰瘀凝結。

行經期以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方法來解除經期疼痛。用延胡索、蘇木、乳香活血行氣、散瘀止痛,澤蘭活血袪瘀,香附、木香、川楝子疏肝理氣、行滯止痛。

經後期以逐瘀軟堅散結之法。藥用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夏枯草來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丹參調經止痛,來抑制子宮內膜的增生。

經前期以活血溫腎通絡為治療方針,藥用當歸尾,芍藥,雞血藤養血活血,杜仲,桑寄生,溫提腎陽,疏通血脈,川芎活血行瘀,提高治療成效。

許多中藥可改變血液的黏稠程度和循環狀態,達到抑制病灶的功效,所以如果能配合服用中藥,則不論是已開刀或未開刀患者,皆可改善不適症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