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子宮內膜異位  

自由時報2013/06/29

 文/李佳鴻

小茹(化名)28歲、已婚,過去沒有痛經病史,結婚後不久呈現漸進性痛經,愈痛愈厲害,每次生理痛的時間愈來愈長。從月經來潮前,痛到月經結束,腰腹和肛門有下墜感,疼痛難忍,劇痛時,會引起嘔吐、出冷汗,痛到不能正常工作,並且伴隨有性交疼痛,也不易懷孕。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出現在子宮腔以外的器官或組織中,若長在卵巢內,則形成所謂的「巧克力囊腫」;長在子宮肌層,則稱做「子宮肌腺症」。

臨床表現為痛經、經期或經期前、後,下腹部中央或兩側悶痛、月經失調、不孕、性交疼痛等,直到卵巢功能衰竭,其症狀才得以逐漸緩解。

根據引起子宮內膜異位的機轉,中醫認為是離經之血,其當行不行,當瀉不瀉,停滯體內而成為瘀血,所以「瘀」是產生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主因。

◎此症常見類型︰

●氣滯血瘀型︰多見於漸進性痛經,經前或經期小腹脹痛,痛處固定、經來不順暢,月經淋漓;或月經量多,伴有血塊、乳房脹痛、舌邊或有瘀點,採用理氣活血、逐瘀止痛的方式治療。

●寒凝血瘀型︰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或經期絞痛,局部熱敷疼痛會減經。月經量少、面色蒼白、手腳冰冷,以溫經散寒、活血祛瘀止痛之法治療。

●氣虛血瘀型︰有流產、墮胎病史、月經提前來、經量多、色淡紅或崩漏,伴有小瘀塊;小腹疼痛、會陰及肛門下墜感,容易拉肚子;易疲勞倦怠、舌頭有齒痕印,給予益氣活血、祛瘀止痛的藥物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症雖然症狀多樣,造成患者痛苦不適,但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取得較好的療效,緩解患者的疼痛;不孕的患者要配合調經助孕,以提高受孕的機會。(作者為新北市板橋區回春中醫診所醫師)

arrow
arrow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