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Atopic dermatitis)是一種和遺傳相關,具有免疫球蛋白E(IgE)增高傾向,伴隨有過敏性鼻炎、氣喘的慢性復發性、搔癢性、發炎性皮膚病,也就是所謂的過敏兒,或稱為異位性體質

異位性皮膚炎相當於中醫的四彎風,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提到:四彎風生腿腳彎,每月一發最纏綿,形如風癬風邪襲,搔破成瘡癢難堪,說明了發病位置、與及疾病的復發性、搔癢性,所以癢及皮膚乾燥是主要的臨床症狀

中醫治療上一般分為:嬰幼兒期、兒童期、青年成年期,根據不同時期的皮膚症狀,給於不同的治療原則處方用藥

本病的濕疹樣或苔癬化皮膚炎主要病理機轉為脾虛濕盛、化熱化燥而來

急性發作期應當清熱除濕,祛風止癢;慢性期給予健脾除濕,養血潤燥,脾虛造成水濕運行不順暢,所以根本治療在恢復脾主運化水濕的功能

嬰幼兒期

皮膚症狀:大多數異位性皮膚炎在二至三個月大時開始發病,通常會持續二至三年。常見的部位為兩頰、前額及頭皮,可見到紅斑,潮紅丘疹,糜爛滲出,嚴重時整個軀幹及四肢都有可能波及

治法:清熱涼血、疏風止癢,改善紅斑情形

常用藥物:荊芥、防風、生地、赤芍、金銀花、黃芩、土茯苓、甘草、白鮮皮,然而嬰幼兒為純陽之體,用藥時要避免大熱大補之品,以免更助其熱

兒童期

皮膚症狀:多集中於手腳屈側、頸部,尤其是手肘窩、膝膕窩等處呈對稱性分佈,剛開始為增厚性乾燥病灶,經季節替換、環境變化及外物刺激而導致嚴重癢感搔抓後,皮膚會有破皮、糜爛滲出液、結痂等慢性濕疹性病變產生

治法:滋陰清熱改善皮膚炎、健脾祛濕增強脾的運化功能

常用藥物:沙參、玉竹、天花粉、生地、薏苡仁、黨參、黃耆、赤小豆、茯苓皮,兒童期用藥儘量避免大苦大寒之品,以免傷其脾陽,使其更虛

青年成年期

皮膚症狀:好發於手肘窩、膝膕窩、脖子、胸前、手腕等處。這個時期局部皮膚苔癬化更明顯,也會有乾燥性變厚、變粗糙的情形,而色素沈澱會造成膚色比較深。皮膚因為陰血不足、失去滋養,表現以燥象為主,有時在四肢屈側、眼睛周圍、肛門及生殖器周圍會出現慢性皮膚炎

治法:養血潤燥、祛風止癢

常用藥物:當歸、生地、白芍、川芎、何首烏、荊芥、防風、白蒺藜、黃耆、甘草等能使血脈流通,滯留的風邪消除,而達到止癢的目的

另外根據藥理研究顯示伸筋草、透骨草、黃精可以軟化皮膚,白芨、白薇可減輕色素沈澱,異位性皮膚炎皮膚苔癬化、皮膚肥厚明顯時可以酌加使用

除了內服中藥改善體質外,還可以依據症狀乾、濕屬性的不同搭配中藥藥皂來做清潔排毒的動作

治療的同時,日常生活注意事項如下,也要搭配進行,才能鞏固療效

洗澡時不宜使用添加過多香料的清潔用品

洗澡時水溫不宜過熱,時間不可過久,洗完澡後要記得保濕工作

衣服應穿棉質布料,儘量減少接觸或使用毛料、毛毯

使用防塵蟎的床墊套、被套、枕頭套,減少與塵蟎的接觸

日常生活應儘量避免食用辛辣、油炸、燒烤之食品及冰冷食物飲料

保持心情愉快,生活作息要規律

李佳鴻 中醫碩士 回春中醫診所 新北市板橋區國光路17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nn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